同样刷1万元,有的商户只扣54元,有的却扣72元,中间18元到底差在哪?别把锅甩给“行业不同”,真正决定费率高低的是下面5大刚性成本。搞懂它们,你不仅能避开“低费率陷阱”,还能在谈判时有理有据地压价。
政府定价:0.5025%是铁底
发卡行拿走0.45%(45元/万)
银联+品牌使用费0.0525%(5.25元/万)
这部分任何支付公司都不敢碰,低于这个数就是赔本。
秒到垫资:再涨0.01%-0.02%
支付公司先垫钱给商户,资金过夜就有成本,1万元大约1~2元。
支付公司毛利:0.02%-0.04%
通道维护、服务器、风控、人工都要钱,行业平均2~4元/万是“保命线”。
代理商分润:8-14个点(0.08%-0.14%)
地推、招商、培训、售后全靠这一层,招商海报上写的“高分润”就出自这里。
隐性回本:跳码+后期调价
把0.6%的餐饮类交易偷偷改成0.38%的民生类,支付公司一次就能“省”十几元;3个月后再把费率涨到0.72%,前面赔的钱一次性赚回来。
把账算完你会发现:
0.55%以下=套路,后期必涨价;
0.60%左右=良心价,支付公司只赚2~3元;
0.72%以上=要么行业高风险,要么层层加价的“包租婆”模式。
给商户的3个实操建议
① 看合同是否写死“费率有效期≥1年,调价须书面通知”;
② 登录银联95516查MCC,发现跳码立即投诉;
③ 小额多频用扫码(0.38%),大额刷卡选标准类(0.6%),组合最省。
搞清成本结构,下次再听到“0.55%永不涨价”,你就知道是“赔本卖吆喝”还是“先养后杀”。